国家公园科普进校园-隐秘的精灵-巳蛇之美
2025年3月20日下午,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广州市第二中学图书馆举行了《南岭国家公园科普进校园-隐秘的精灵“巳蛇之美”》分享会,邀请了两爬专家张亮老师,带领大家从人文和科学两个角度认识蛇类,还分享自己多年从事动物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中的趣事和心路历程。
在分享会报名阶段,师生们提前阅读了《南岭山中的莽山烙铁头蛇》和从前面《从“螫人立死,百无一活”到“永州异蛇”》等科普文章,带着问题和思考参加活动。分享会伊始,张亮老师就向大家指出,恐惧源自误解,人们之所以恐惧蛇,也是源于对蛇的认识不足,本次分享会也是一次重新认识蛇类的机会。
张亮老师为师生们讲解蛇的形态和特征
张亮老师与师生们进行“猜毒蛇”游戏
张亮老师通过与师生们玩“猜毒蛇”的游戏,让师生们了解了贝茨拟态(Batesian mimicry):一个无害物种从形态、外观和行为上拟态成另一种有害物种。以及科学分辨蛇有无毒性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 无毒蛇遇见人类的时候,会比较害怕,并会迅速逃跑。
2. 毒蛇遇见人类通常比较淡定,如它感觉到人类威胁到它,会做出警告行为,把身体变扁露出斑纹,把脖子缩成“S”形或竖起脖子,发出喷气声,或者摇动尾巴发出警告。
说到毒蛇就不得不提栖息在南岭国家公园有“蛇界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莽山原矛头蝮,又称莽山烙铁头蛇、白尾小青龙。除了介绍莽山原矛头蝮如何利用摆动的白色尾巴模仿虫子动作诱捕鸟类(攻击性拟态,自身拟态成某一物种来吸引猎物上钩),张亮老师还向大家播放了莽山原矛头蝮的视频,并呼吁山路行车遇见蛇时要减慢车速,保护像莽山原矛头蝮这样的珍稀物种。
南岭十大生物名片之莽山原矛头蝮(莽山烙铁头蛇)
在分享会的最后,张亮老师向师生们介绍了蛇的生态价值,以及蛇毒的医疗价值。认识到蛇的价值,科学看待蛇类、保护珍稀蛇类不言自明,面对蛇类生存面临的威胁,张亮老师也列举了以下可行举措供大家参考:
1.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2.在蛇类活动频繁的山路增设“动物通道,减速慢行”标识;
3.学校、社区定期开展蛇类科普、毒蛇防范讲座
4.大众媒体传达正确、科学的蛇类防范手段与理念
野生动物通道功能提升标识牌
本期分享会让师生们科学地认识了蛇类,消除了因不了解而对蛇产生的恐惧,感受到一线动物科研人员对科研、科普工作的热爱与认真,还在心中埋下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博物之心。
"南岭国家公园科普进校园"是“南岭国家公园科普宣教活动”的重要类型,旨在深入校园向青少年普及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与保护成效。活动通过生动讲解,让学生了解南岭独特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及国家公园的战略意义,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该活动将持续开展,欢迎省内学校预约参与,共同推动生态文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