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蝙蝠宿主与携带病毒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

发布时间:2025-01-23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在国际生态学旗舰刊物《Molecular Ecology》杂志上发表题为“Host Specificity and Geographic Dispersion Shape Virome Diversity in Rhinolophus Bat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蝙蝠宿主与携带病毒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

宿主与病毒的互作关系一直是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菊头蝠属蝙蝠被认为是多种重要人兽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例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RSr-Co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DSr-CoV)。研究团队对2009年-2021年间采集的603只蝙蝠个体的肛拭子进行了宏病毒组测序,系统地分析了蝙蝠宿主的遗传结构、体内病毒群落的多样性、丰度以及地理分布之间相互关系。

本研究共发现9科104种RNA病毒和6科29种DNA病毒,其中RNA病毒主要为星状病毒、冠状病毒、副黏病毒和小核糖核酸病毒,且蝙蝠在多种病毒(如星状病毒、冠状病毒等)的传播中起了关键作用。通过构建假病毒、细胞感染实验发现蝙蝠源SADSr-CoV/200604毒株具有跨物种感染猪的潜能。此外,研究还发现同域分布的中华菊头蝠和中菊头蝠不同种群所携带的病毒种类构成相似,但核心病毒存在差异,这表明两种蝙蝠携带的病毒群落具有宿主特异性,且能保持长期稳定性。

该研究表明宿主遗传多样性与病毒在自然种群内传播和遗传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揭示蝙蝠病毒的溢出风险被严重低估。因此,对蝙蝠及其携带病毒的长期监测,不仅有助于了解驱动蝙蝠病毒跨物种传播和流行的规律,还为人畜共患病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科学院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和广东省林业局项目的资助,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王达希、任梓睿以及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林妙为共同第一作者,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李俊桦研究员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金平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图1 蝙蝠与其他脊椎动物携带病毒的多样性与进化

图2 菊头蝠属病毒群落特征分析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mec.17645


(供稿:野生动物疫病与免疫研究中心 李林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