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国家公园动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培训班在罗坑鳄蜥保护区举办
发布时间:2021-11-22
2021年11月17-19日,受广东省林业局委托,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南岭国家公园动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培训班,这是南岭国家公园创建方案获批后首次专业技术培训,来自拟建南岭国家公园范围内14个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和相关县市林业局的技术骨干近30人参加。
广东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处曹乐根调研员在培训班致辞,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加强动物资源的普查和监测工作,建议各自然保护地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鼓励学员珍惜培训机会,提高专业水平,为南岭国家公园的建设多做贡献。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达逸副主任到会致欢迎词,介绍了保护区管理发展动态和动植物资源现状。

曹乐根调研员(右)发表致辞
培训班分课堂讲授、野外实践和经验交流三部分。中山大学王英勇高级工程师主讲两栖类和爬行类调查与监测的技术规范,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认为南岭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提升潜力,倡议共同努力做好本底调查,发掘和保护更多特有物种资源。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全生研究员介绍了广东哺乳类资源的分布与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指出啮齿目与翼手目种类丰富、并且与人类疫源疫病的传播关系密切,相关监测和研究应该被重视起来。邹发生研究员和张敏助理研究员分别介绍了森林和湿地鸟类的物种识别和监测技术规范,分析了广东鸟类资源总体情况,展示了十多年来在南岭地区开展的鸟类研究经验和成果,强调了坚持长期监测和规范调查设计的重要性。随后学员分组进行野外实操,学习识别多种动物物种,并初步掌握了样线法、样点法、笼捕法等监测技术。

专家授课

鸟类监测野外实践

野外布设兽类捕捉装置
最后,学员们一起交流了学习心得与体会,一致认为培训课程结合理论知识和野外实践,效果显著,建议今后多举办类似的培训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加强拟建南岭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的本底调查,学习已建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的先进经验,推动南岭国家公园各项事业建设。

集体合照
(动物生态与进化研究中心/张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