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增加了鸟类种间的信息传递节点
过去三十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显著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与栖息地结构,进而对生物多样性组成产生影响。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具体影响机制,以及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鸟类资源,亟待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湖南工学院,收集了全国128个城市公园和129个自然保护区的数据,通过分析鸟类的食性、觅食层和体重三大功能性状,利用单节点网络模型的接近度中心(Closeness centrality)、中介中心(Betweenness centrality)和程度中心(Degree centrality)3个指标,首次构建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城市公园鸟类集合群落功能网络,系统比较了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城市公园鸟类群落中取食网络的接近度中心显著高于保护区(P=0.03),城市公园鸟类取食网络连接效率更低,表明城市鸟类信息传递需经过更多节点。然而,取食无脊椎动物的鸟类在城市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均处于网络核心(如下图)。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应注重提升景观的连通性,增强树种的多样性,并优化乔木、灌丛配置的复杂性,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功能树种,以维持鸟类群落的生态功能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Bird meta-community functional networks between urban parks and conservation areas”发表在国际生态学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IF=7.4)上。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出站博士后车先丽为论文第一作者,邹发生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动物志编制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160X25008271
图 鸟类食性网络的接近度中心性关系:a) 城市公园,b) 保护区。图中缩写释义:Ca: 食腐鸟,Aquatic Plants: 食水生植物鸟,Aquatic Animals: 食水生动物鸟,Fruit: 食果鸟,Seeds: 食种子鸟,Necta: 食蜜鸟,Invertebrates: 食无脊椎动物鸟,Terrestrial Plants: 食陆生植物鸟,Vertebrates: 食脊椎动物鸟。
(供稿:动物生态与进化研究中心 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