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发现新物种“海珠微瓢虫”

发布时间:2025-02-18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昆虫调查监测过程中发现了昆虫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学名:Eidoreus haizhuensis Liu et Li, 2024),其所属的微瓢虫科Eupsilobiidae也是首次发现于中国。该物种于近日在2025年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上正式发布。这一发现是昆虫分类学领域的重要发现,也是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的又一重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Zootaxa》,标志着我国在甲虫分类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

“海珠微瓢虫”属于鞘翅目微瓢虫科(Eupsilobiidae),体长仅1.2至1.3毫米。其体色呈红棕色,足和触角颜色较浅;表面光滑,覆盖有稀疏而短小的黄色刚毛;触角10节,端部2节明显膨大。这些特征为其分类学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科研团队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形态学比对以及文献查阅,确认该物种为新物种。

微瓢虫科是一个小众类群,过去被认为是伪瓢虫科的一个亚科,现基于分子数据已被提升为独立的科。目前全球仅有7属19种,大多数属种仅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和南非某些特定的岛屿。此次“海珠微瓢虫”的发现不仅是我国首次记录该科物种,也为微瓢虫科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海珠微瓢虫”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科研团队在2022年度的昆虫调查中,采集了数十万头昆虫标本,经过数月的分拣和鉴定,最终从数万头甲虫中发现了3头“海珠微瓢虫”标本。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甲虫的物种多样性,也为研究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中昆虫群落的演化和生态功能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工作,在昆虫分类学、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此次“海珠微瓢虫”的发现,再次彰显了研究所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科研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开展城市湿地昆虫多样性研究,探索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其保护策略,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贡献力量。此次发现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为公众了解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论文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646/zootaxa.5528.1.5


(供稿:办公室 李欣欣)



有关媒体报道链接:

人民日报:比芝麻还小!又一新物种在海珠湿地被发现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8273690-500006095284

新华社:广东在城市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海珠微瓢虫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411588

央视新闻:新物种+1 广州海珠湿地发现海珠微瓢虫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2560804274866640826

中国新闻网:广州海珠湿地管理部门发布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

http://www.chinanews.com.cn/sh/2025/02-16/10369551.shtml

科技日报:比芝麻还小!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发布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2/16/content_297521.html



分享到